汇丰银行是代表,对整个金融体系举足轻重。
基本上是各县联社出钱组建成的。我们知道一个金融机构如果低于市场利率发贷款,它是很难持续的。
几年前我去一家商业银行调研,问放弃了对存贷款利率区间的限制之后,实际情况如何? 银行高管说,还是有约束。所以说,省联社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它不是监管部门,却发挥监管的作用。最后是重构中央和地方双层的农村金融监管框架,统一标准、分散实施,同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这三类客户基本上就是2005年联合国提出来的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所覆盖的。现在主要就是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发展银行,还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原因在于,第一,金融交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任何其他行业都突出。为什么现在有契机了?因为政府在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但这从根本上违背了金融规律。
获客难是因为农村企业和居民都很分散。也许考虑采用一个分层市场的商业模式:最上层是龙头企业带领的产业链,中间是一家一户的农户和工商个体户,最下层是农民个人。我前面说很多农村金融比较难做的理由,网商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截至2016年12月末,网商银行累计向小微企业发放879亿元贷款,服务小微企业客户数达到277万户,其中户均贷款余额达1.5万元,但网商银行的员工不过几百人,全部在杭州。新契机二:产业化 我们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产业化,也许生产是可以分散的,但真正的经营是规模化、产业化的。
在金融行业有一个所谓的二八法则,就是说你只要抓住最上面20%的客户,基本上就占有80%的市场份额。传统金融机构做风控的办法就是看你的财务报表、历史数据和抵押资产。
举个例子,100块钱的存款70块钱留在农村,30块钱输出到城市里去了。其实它也不是服务部门,却发挥服务的功能。为什么问题仍然很严重? 从2003年开始,中央希望系统性地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因此,我们在考虑农村金融服务的时候,不能简单地要求服务水平跟城市的金融服务拉齐,更不能要求其融资成本与城市拉齐。
治理缺陷 农村信用社的基层组织是县联社,当然有的已经变成了农村商业银行,有的甚至已经上市了。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产业化能帮助农民摆脱过去一家一户很难规模化经营的约束。最后提五点政策建议: 第一是尽快实现市场化利率,取消对农村存贷款利率的变相限制,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供给。所以我一般先会讲普惠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慈善金融不是一回事。
基本上是各县联社出钱组建成的。我们知道一个金融机构如果低于市场利率发贷款,它是很难持续的。
几年前我去一家商业银行调研,问放弃了对存贷款利率区间的限制之后,实际情况如何? 银行高管说,还是有约束。所以说,省联社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存在,它不是监管部门,却发挥监管的作用。
最后是重构中央和地方双层的农村金融监管框架,统一标准、分散实施,同时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这三类客户基本上就是2005年联合国提出来的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所覆盖的。现在主要就是农信社、农村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发展银行,还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原因在于,第一,金融交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任何其他行业都突出。为什么现在有契机了?因为政府在不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当时也有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农业部。
但我觉得不能把企业融资问题寄托在从政府那里拿一些钱。如果真的是穷人,政府补贴他,我不反对。
地方政府也不满意,因为他们希望提拔本地的干部。二、建议省联社转型为市场基础上的服务平台,主要功能定位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等,在专业性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服务职能,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但管得太死结果就是竞争不够。在我们所调研的大多数地区,农信社都要占到50%以上的市场份额,有的甚至到70%。
我们看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越高利率越高,其实在我们的融资市场应该也是如此,但目前我们看到的正规金融部门和非正规金融部门之间是分隔的,风险收益率曲线中间出现了断点。网商银行是蚂蚁金服作为大股东发起成立的中国第一家核心系统基于云计算构架的商业银行。这对互联网民营银行业务能力就是致命的制约。关于省联社改革有两条具体建议:一、做实各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保留区域性牌照的定位,鼓励深耕本地市场,允许农村商业银行之间市场基础上的跨区域并购,增强市场化的竞争。
新疆农信社总共有2500多人的农贷团队,相当于平均每人服务并管理600多户农户和近4000万的农户贷款余额。第三类是农民个人,主要是跟生活相关的需要。
非正规体系融资很贵,但比较容易获得。不过农村有相当一部分的融资需求没有获得满足,这样一个定性的判断可能是成立的。
第二类是农业生产户,养牛、养羊、种粮、种水果等。我们原来的考虑是,村镇银行可以在当地的金融服务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第三个问题是综合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农户贷款从申请、评级授信、调查、审查、审批、发放等环节所需各种(借款人、担保人身份证、户口本、资产证明、评级授信、调查表等)纸质资料达40多页,涉及多户联保、担保10余人签字手续,一次耗费几十公里往返的交通、吃饭等直接成本200余元,且贷款到期仍需在网点排队还贷。第二个例子是网商银行。那么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我们经过大概一年时间的调研,觉得最近农村金融发展可能面临着一些新的契机。
政府采取的很多措施对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农民和农村企业融资困难的现象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也就是说过去做得不好,未来可能真的有一个重大的关口,为我们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机会。
而信息不对称在具体的贷款业务上就体现为获客成本高和风控难做。综合起来看,今天农村金融发展确实面临一些难得的契机。
利率限制 201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最后的限制。(本文根据演讲录音整理,经演讲者审订) 进入 黄益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农村金融 。
评论留言